首页 >> 齐鲁大地 >>齐鲁资讯 >> 开泰优品会:养生先养脚,常年身体好
详细内容

开泰优品会:养生先养脚,常年身体好

时间:2022-03-05        阅读

1588040027494746.jpg

前言

“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”,今天我要说是,让健康始于足下。因为从你蹒跚学步那一刻开始,你的双足便支撑着你的身体,带着你走万里路。


美国足部医学会的研究报告显示,一个正常人每天平均大约要行走8000步,人一生所走的距离约为地球周长两周半以上,而在步行时足部所承受的地面反作用力达到1.5倍体重,跑步时更达到3~4倍体重。


你的双足是最任劳任怨的:当你忙完一天的工作,想去打球、跳舞、轻松一下时,双足还忙个不停。就算它已觉得累,可你意犹未尽,它还得努力支持着,直到你觉得该停下来为止。双足默默地受压于最底层,无怨无悔地为你服务。


可是,你想过怎么去爱护你的双足吗?你想过足与健康的关系吗?



· 中医论足 ·


1、足部反射区


我国古医书记载,人有四根——耳为神机之根;鼻为苗窍之根;乳为宗气之根;足为精气之根。而足又为四根之中的根中之根。还有《儒门事亲》曰:“肾主两足”。


《万病验方》云:“脚为肾之外候,司于下体者也”。均表明了人体的两足是由肾所主。足与脏腑中的肾关系最为密切,故治足必治肾,健足即健肾。如果把人比作一棵树的话,那么足即为其根,树根枯竭则枝枯叶落。所谓“树老根先竭,人老脚先衰”。


足部的六条经脉又与手的六条经脉相关联而循行全身,因此脏腑功能的变化都能反映到足上,构成了足与全身的统一性。故古有“头痛医脚,上病下治”之说。





中医学认为:脚是人体的第二“心脏”,健身先健足,足健体自壮。足,是反映人体健康的晴雨表。足部与人体的建康关系密切。


足是人体各组织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,足部的每一个反射区都与其相同名的器官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。器官有病变在反射区可有所表现,根据反射区变化可以判断相应器官的病痛。


此外推拿相应器官的反射区,也可起到治疗作用。通过按摩反射区后,足部的温度会升高,血液流速也会加快,同时足部的沉积物通过按摩,会随着血液循环的加快重新参加体内循环,废弃物会通过排泄系统排出体外。


所以足部反射区的按摩和药浴可以改善血液循环,减轻心脏负担,促使新陈代谢功能的提高。 




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,人体的脏腑器官、四肢百骸,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相互依存、相互制约和相互关联的,人体某一个组织发生的病变,都有可能影响到其它部位。


而脚是人体的一个组成部分,所以全身疾病可以影响到脚。同样,脚的病变也会影响到全身,并引发相应的疾病。俗话说“百病从脚起”,这里所说的“百病”,不能单纯理解为一百种疾病,也不是指人类所有的疾病,而是指人体的大部分疾病。


古谚有“脚是百病之源”的说法,意思就是说如果脚某一部位发生了病变,就有可能导致人体的相应器官或组织的疾病的产生。 



人的双脚是人体经络循环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人体的五脏六腑,在脚上都有相应的“穴区”,脚为足三阴经(脾、肝、肾)之始,又系足三阳经(胃、胆、膀胱)之终,在踝部以下有将近70个穴位, 60多个反射区。


这些穴位和反射区都与五脏六腑有着密切关系,通过经络的传递,全身的“信息”都能汇集于足部,成为人体各器官状况的缩影。


足部这60多个反射区里又蕴藏着许多对人体各部位的“特效穴”,而人在行走时,双脚与地面的磨擦可以影响大脑、骨盆、心、肺、肾以及呼吸、消化、血液循环、神经系统、内分泌等的功能,真可谓“双脚牵全身”。


神经反射学认为:脚一旦发生疾病,就会沿着神经反射,对人体的相关部位产生神经性障碍,从而患上疾病。如右脚有疾病,会导致左脚踝产生病理改变,进而反射到右膝、左侧腰部、结肠部而产生便秘,再反射到右侧肝部、左下胸部、右上胸部、左肩、右咽喉而导致扁桃体炎症等,进一步反射到左侧脑髓而导致左侧偏头痛,这样便产生一系列的神经反射上的病变。


反之,左脚患了疾病,同样会通过神经反射,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。脚病能导致肾脏、心脏疾病和贫血等症状。




2、足部的经络

足底是人体经络循环与腧(shu)穴分布最为集中的部位之一,中医经络学说认为:人体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。


其中足之阴经(脾、肝、肾)开始于脚,足之阳经(胃、胆、膀胱)终于脚,在踝部以下有将近70个穴位,如涌泉穴、大冲穴等,生物全息理论中的足部反射学,则更精确地把人体、双脚定位出64-72个相应反射区,并在人体解剖学上也得到证实。


因为掌控脚掌的脑细胞位置,靠近大脑的边缘系统,边缘系统具有调节植物神经的功能,植物神经主管内脏,因此,通过按摩脚掌各反射区,由神经传导的电化学变化影响边缘系统,从而达到调理人本五脏六俯和各个器官的作用。


一般概括为:足阳明胃经、足太阴脾经、足太膀胱经、足少阴肾经、足少阳胆经、足厥阴肝经六部分。

0

  足阳明胃经  



1、解溪

主治:足踝关节痛,偏瘫,下肢瘫痪,头痛等。


2、冲阳

主治:足背痛,下肢瘫痪,牙痛,牙龈炎,癫痫。


3、陷谷

主治:浮肿,腹痛,扁桃腺炎,痢疾。


4、内庭

主治:牙疼,胃痛,头痛等。


 5、厉兑

主治:多梦,癫痫等。


足太阴脾经



1、隐白

主治:腹痛,腹胀,多梦,月经不调,失眠等。


2、大都

主治:腹胀,腹痛,水肿等。


3、太白

主治:胃痛,痢疾,便秘,上吐下泻等。


4、公孙

主治:腹痛,腹泻,消化不良,心悸,月经过多等。


5、商丘

主治:踝关节损伤,足背痛,胃炎,肠炎等。

03

足太阳膀胱经


1、昆仑

主治:头痛,眩晕,腓肠肌痉挛,腰痛, 踝关节损伤等。


2、仆参

主治:下肢无力,足跟痛


3、申脉

主治:眩晕,头痛,癫痫。


4、金门

主治:癫痫,腰腿关节疼痛。


5、京骨

主治:头痛,眩晕,癫痫,腰腿痛。


6、束骨

主治:头痛,头晕,腰背痛。


7、通谷

主治:头痛,目眩,鼻血,消化不良。


8、至阴

主治:胎位不正,难产,头痛。

04

足少阴肾经




1、涌泉

主治:癫痫,头晕,目眩,头痛,中暑,昏迷,小儿惊风,休克,呕吐,喉痛等。


2、然谷

主治:足背肿痛,麻木,咽喉炎,膀胱炎,糖尿病,月经不调等。


3、太溪

主治:神经衰弱,腰痛,血尿,肾炎,月经不调,牙疼,遗尿,膀胱炎,生殖系统疾病,阳痿,遗精,下肢瘫痪,足底痛,踝关痛。


4、大钟

主治:足跟痛,神经衰弱,哮喘,便秘等。


5、水泉

主治:月经不调,子宫脱垂,排尿困难,近视。


6、照海

主治:失眠,咽喉痛,扁桃腺炎,神经衰弱等。



部健康疗法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。在《史记》中,司马迁就记叙了上古时代,有位摸脚治病的民间医生,名叫俞跗,他治病不用药物,仅用针石刺激双脚的方法,就能治愈疾病。


长沙马王堆古墓出土的《五十二病方》中,有用被蜂蛰死的幼鸡和枣泥制成的药巾按摩足部,使人增强体力的方法。在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中,记载了西汉名医仓公淳于意,针刺涌泉穴并药敷足心,治疗济北王阿母的热厥足热病症得愈的事迹。


东汉名医华佗,也经常用足心敷贴法治疗内、外、妇、儿、五官等各科疾病,其中的一些方法流传到今,影响后世。


足心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井穴,该处受摩擦少,皮肤娇嫩,对药物的吸收较快。科学家根据黄金分割法(0.618法)计算后认为,足心涌泉穴正好位于足底部0.618的位置上,也就是说,足心正好是人体脚部的“黄金点”,是调整人体整体功能和状态的最佳作用点。


所以,涌泉穴对人体全身具有最佳的调整作用。由此可见,古代医学家采用足心敷药疗法是非常科学的。


3足的结构

 

足是由足骨、足部关节、足肌与韧带、足部动脉、足部静脉、足部淋巴、足部神经这七大部分构成。

 

我们主要认识一下足部的骨骼构造。足骨共26块,分为跗骨、跖骨和趾骨三部分。

 

 

一、跗骨:位于脚的后半部,共七块。

1、跟骨 2、距骨、3、内侧楔骨(第一楔骨)4、中间楔骨(第二楔骨)5、外侧楔骨(第三楔骨)6、骰骨   7、舟骨。

 

二、跖骨:位于足的中部,共五块。

1、第一跖骨 2、第二跖骨 3、第三跖骨 4、第四跖骨 5、第五跖骨 。

 

三、趾骨:位于足的前端。共14块。

2-5趾分为三节:近节趾骨、中节趾骨、远节趾骨。大拇趾分两节。


 

 

 

足部骨骼

(外侧面)


 

足部骨骼

(内侧面)

 

· 足底反射区按摩法机理 ·

1、促进循环作用

一、足部按摩所起的作用,最显而易见的就是能促进血液的循环。

 

据日本发表的资料 , 他们曾测量过一位女性和一位男性 ,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平均速度为 女 每秒 12.5 厘米 ,( 男 每秒 14 厘米。对足部按摩 15 分钟之后 血液流速增为 :( 女 每秒 29 厘米 , ( 男 每秒 22 厘米。与此同时 脚的表面温度也升高了。

 

二、促进血液循环在生理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。

 

、完成体内物质的运输 使人体的新陈代谢得以正常的进行 。

 

、各种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 要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 “ 靶器官 ”, 才能发挥作用 。

 

、血液中的白细胞、淋巴细胞等 也要通过血液循环才能发挥其免疫防御的功能。

 

、淋巴液的回流要通过血液循环。

 

三、足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的主要原因:

 

1、由于两脚距离心脏最远 ,促进脚部的血液循环将能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。

          

通过足部按摩 , 流经足部的血液的流速和流量都增加了,也就是说 ,从心脏足部回到心脏的血液的流速和流量都增加了

 

、通过按摩,排除堵塞物,使血液循环畅通。

 

人在直立时,足部的静脉充盈 ,整个静脉系统比卧床时多容纳约 500 毫升的血液。双脚处末梢循环不良 ,可能有一些代 谢尾产物、钙盐、乳酸微晶体等物质在这里沉积下来。

 

特别是当人体某个器官机能不正常或患病时,由于病理反射的影响,使相对应的足部反射区部位的末梢循环更为不良,更容易产生沉积物。

 

、通过足部按摩 ,可以缓解肌肉的紧张收缩状态 肌肉放松 ,骨骼肌能作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 ,“ 肌肉泵 的作用 有助于静脉和淋巴液的回流。

 

、足部按摩刺激了足部的血管壁和肌肉层中的感受器 使之发出神经冲动传入心血管神经中枢 引起各种心血管反射 ,对整个心血管系统起调节作用。

 

 

2神经反射作用

一、足部按摩产生强烈神经冲动传入神经中枢的同时 , 阻断了其他病理冲动传入神经中枢 ,将病理的恶性循环变为良性循环 ,从而起除病保健的作用。

 

、由足部按摩产生的神经冲动 传入中枢神经后形成了新的兴奋中心 根据优势法则在某一反射进行过程中 某些其它反射即受抑制 因而可使原来的病理兴奋灶被抑制。

 

、足部按摩的压痛 提高了机体其他部位的痛阈 亦即将痛觉感受器的阈值提高了。原来能使感受器产生兴奋的病理冲动变成了在临界强度以下 阈下值 ), 而低于临界强度的刺激不能产生冲动传入神经中枢。

 

、 “ 闸门理论 ”(gate theory): 认为神经中枢在同一时间内只能处理有限数量的信息。足部按摩造成的刺激 将大量信息传输到神经中枢 使神经中枢穷于应付 难以同时再处理其他的信息。

 

好比电话通路都被占满 电话打不进去 。因此 闸门 被关上了 病理冲动的传入途径被阻断。

 

二、施加按摩的物理刺激 , 通过神经反射活动 启动机体内部的调节机制 活化各器官组织的机能 释放各种治疗因子从而起治病防病 维护机体健康的作用。

 

 

、施行按摩时 足部的肌肉组织受到挤压而紧张收缩 触压觉感受器将冲动传入中枢神经 经中枢分析综合 启动调节机制 通过传出神经将冲动传到支配骨骼肌的神经纤维 使肌肉放松舒张。

 

这有助于消除运动系统 ( 肌肉、关节等 的紧张状态。这就是为什么足部按摩后产生一种轻松感的原因。

 

、按摩的压力使足部的血管、淋巴管受压缩 血流及淋巴回流不畅 管壁的压力增高 管壁上的感受器向中枢传入冲动 引起各种心血管反射 。

 

中枢通过植物神经系统传出冲动 , 使心血管活动得到调整 如心脏功能加强 血管舒张 循环通畅 血流量加大等 从而改善整个循环系统的状况。

 

、按摩产生的痛感 使痛觉感受器发生兴奋 将冲动传入中枢。中枢直接支配腺垂体释放止痛物质。

 

、对脾和淋巴腺等反射区进行足部按摩的刺激 通过神经 反射启动体内调节机制 可使整个免疫系统得到加强。

 

、对一些与脏腑器官相对应的足部反射区的按摩 通过神 经反射作用 可加强有关脏器的功能。

 

 

3心理治疗作用

一、心理的致病因子

 

内外环境的致病因子中 , 有不少是属于精神、心理方面的闲素。中医理论的病因中有所谓 “ 七情 ”: 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 恐、惊 《素问》中也有“ 怒伤肝 “ 喜伤心 、 “ 思伤脾 ” “ 忧伤肺 ” “ 恐伤肾 的说法。

 

二、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的心理治疗作用

 

、足部反射区按摩给患者提供了一个休息放松的时机。不论是由别人来按摩或者自己替自己按摩 至少在几十分钟的按摩过程中 患者必须安静地坐下来 把各种负担放在一边 ,将注意力集中在足部和足部按摩所引起的反应。

 

这样可使紧张的弦放松 ,节奏放慢 机体在生理上心理上都得到一个休整的机会。

 

、足部反射区按摩能增强患者向疾病斗争的信心。

 

、足部反射区按摩能给患者很大的温暖和欣慰 使其精神 愉快 ,心情舒畅 ,减轻所受的痛苦。

 

 

双足与健康的关系


01

人体的每一个组织器官,在自己的脚底都有相应的反射区,当这些组织器官发生病变时,在足底的反射区上就有相应的变化,如有压痛点或颜色与正常皮肤不同,出现水肿,或者有凹凸不平的米粒感。

 

通过按摩和刺激这些反射区,能调节和增强这些组织、器官的功能,消除病痛。

 

02

足底是经气的聚集之地。人体最重要的十二经脉起止点就在足部。通过按摩足底,能理顺经络,调畅气血循环,增强体质,提高免疫力。

 

(反射区与穴位同样都是人体经气的聚集输注之地。但它们的区别是:反射区的面积要比穴位大的多,穴位只是一个点,而反射区是一块区域。)

 

 

人的双足是离心脏最远的器官,并受地心力的影响,血液供应少,血流缓慢,表层脂肪薄,新陈代谢所产生的代谢物易沉积于足底。

 

这些有害废物(如尿酸结晶体等)长期在脚底上沉积,直接侵犯反射区,因而也间接危害到与这个反射区相关的组织器官。

 

久而久之,就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,可谓百病足下生。通过对足底的按摩,揉碎沉积在脚底的废物,加快血液循环,随血液回流,经人体的解毒系统辨认后,将这些有害物质排出体外,恢复人体健康。

 




1596166477402630_副本 - 副本.jpg


最新评论
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
  • 微视河南财经在线

  • 微视山东融媒中心头条

  • 微视山东融媒中心企鹅号

  • 微视山东融媒中心大风号

  • 微视山东融媒中心搜狐

seo seo